來源|融中財經(微信公眾號ID:thecapital)
編輯 | 吾人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嚴重。但是在整個大健康領域里,風險投資基金在大幅度地增長,說明全球在疫情的情況下,對于健康領域的投資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2021年1月13-14日,由融資中國主辦,融中財經、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協辦的“融資中國2021(第十屆)資本年會暨頒獎盛典”在上?!斈躂W萬豪侯爵酒店盛大開幕。此次會議以“平凡的榮耀——責任與創造”為主題,對股權投資行業的生態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觀點挖掘和問題探討!
值得關注的是,
元明資本創始合伙人、邁勝醫療集團董事長田源出席本次會議,并以《投資具有國際化基因的大健康企業》為主題發表演講。
田源認為,在新冠肺炎影響下,中國大健康行業成為市場最受關注的領域,也會成為今后產生千億市值公司的一個最富集的領域。希望大家有機會發現這些企業,投進這些企業,這些企業將為我們國家的大健康行業帶來新的產品、新的服務。
以下為演講實錄,由融中財經(ID:thecapital)整理: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三個方面的觀察與思考,談談我對大健康產業投資的一些看法。
觀察與思考之一,時代正在變遷
做投資首先要關注時代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發展有三個新趨勢:
第一,大水大魚時代到來。
我們從統計中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市場正在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最重要的變化發生在美國的國債市場。從1989年到1993年,在老布什四年任期內,美國的國債從2.6萬億增加到4萬億,任期內僅增加了1.4萬億。但是,從2017年到2020年,在特朗普四年任期內年,美國國債已經從19萬億增加到27萬億,任期內增加了8萬億。美國大舉發行國債,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國債發行量巨大,另一方面要注意到美國政府的國債凈利息支出卻出現了下降!在老布什時代,年支付利息從2408億增加到2923億,國債年利息從9.2%降至7.25%;在特朗普時代,年支付利息從5000億降低到1700億,其重要的原因是國債年利率從2.5%降至0.625%?,F在美國政府有27萬億國債,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還不到2000億。利息降得如此之低,一定會大大加強美國政府未來大規模發行國債的動力。我們從二戰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變動的數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1978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僅為30%左右。到2020年,在債務總額高達20萬億的情況下,上述比率已經持續攀升到接近130%。美國政府如此開閘放水,一定還會影響到其它西方國家。因此,未來必然出現更多的國債發行。這種“大水”一定會沖進資本市場,大幅推升市場價值中樞,促使資本市場產生越來越多的“大魚”,即市值超過千億甚至萬億的企業。
第二,貨幣周期和經濟周期的逆行時代到來。
在人類有貨幣以來的歷史上,在正常的情況下,貨幣總量是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而增長的。過去的時代,經濟增長,貨幣發行增加。貨幣作為一種媒介,根據經濟增長的需要而增加,這是正常的循環。最近幾年,一個新的趨勢出現,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的經濟增長萎縮,出現負增長,但是美國聯邦國債發行規模卻大幅度上升。這不只是一個國家出現的趨勢,不少歐美國家都是如此。所以,這標志著一個貨幣周期與經濟周期逆行時代的到來。一定會出現更多的貨幣追逐更少的商品,也包括更多的投資追逐有限的值得購買的股票,催生一批耀眼的股市明星企業。
第三,中國經濟“雙循環”的時代到來。
過去四十年的中國逐漸對外開放,融入國際大循環,整個經濟走向國際市場,這是主流趨勢。當前,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正在走向“雙循環”,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國內國際雙循化相互促進,強調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也絕非“自我封閉”。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連接,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雙循環時代的到來對整個經濟發展和投資都帶來巨大的影響。企業如何定位,投資如何定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只有適應雙循環大勢的企業,才有巨大的價值。
觀察與思考之二:崛起與落伍
2015年中國的醫藥企業20強,在2020年的時候,只有三家公司市值增長超過了一倍。這三家公司分別是恒瑞醫藥、云南白藥和中國生物制藥。其中,云南白藥是一家知名中藥公司,而恒瑞醫藥和中國生物制藥則是轉型成功的公司。
在過去的五年,醫藥的新勢力正在崛起。這個崛起就是新的千億市值企業集群。這些企業都是現在市場中的明星企業,也是成為受二級市場追捧的最重要的代表性企業,包括藥明生物、泰格醫藥、邁瑞醫療,都是在短時間內市值超過千億甚至數千億。
中國醫藥企業在過去5年發生了非常大的分化,這個分化的原因很多,我認為主要是國際化基因。在國內經濟從外向型經濟轉向雙循環時代的過程中,企業有沒有國際化基因特別重要,最主要的是指企業的國際化運營能力和國際化市場能力。
比如說現在生物醫藥最知名的企業之一是百濟神州,它的國際化運營能力就非常強。它能夠在中國做研發,在中國有很強的團隊,但是在海外也有很強的團隊。特別是它和國際大公司、大藥廠做BD的能力和合作的能力非常強,在國外做臨床的能力非常強。它最主要的一款治療腫瘤的PD1新藥與諾華最近有一個20億美金的合作。百濟神州把研發的PD1新藥和一家已經有PD1新藥的歐洲公司進行合作,由于這個合作,使公司的價值進一步上升。
其他的一些公司大致也有類似的情況,這說明這些公司在國際市場上有非常強的能力,所以它的市值就增長得非常強勁。
國際化基因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國際化市場能力。如果說“雙循環”意味著全部是在國內的循環,資源使用只局限在一個國家范圍之內,其實它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未來市值有比較大增長的這些企業,它們的特點就是一定要有國際化市場。
在醫療器械行業,邁瑞醫療市值已經到了五千億。它的整個國際市場的能力非常強大,除了在中國國內,在呼吸機、X光以及其它的手術室醫療器械方面具有非常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在國際市場上也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
所以,這種國際化的能力和國際市場的能力,是決定著企業在未來有沒有巨大增長潛力的重要因素。在經濟雙循環時代,企業的國際化基因至關重要。
觀察與思考之三:尋找未來的千億市值企業
5年前,在生物醫藥領域,或者在藥廠領域,不存在千億市值的企業。5年前,恒瑞市值也不到一千億。短短幾年時間,公司現在市值達到五千億到六千億,很多人遺憾在5年前沒有重倉恒瑞公司。
現在作為投資人,其任務就是,去尋找今后的黑馬或者今后的千億市值公司。這是任何一家投資機構都想做到的事情。
整個歐美市場上,生物醫藥風投機構在去年疫情嚴重的情況下,總投資居然增長47%,達到了510億美元的新高。也就是說,三千多億人民幣資金進入這個領域。從中國情況來看,醫療健康領域的風險投資總額達到了120億美元,這也是一個新高。
疫情這么嚴重,但是在整個大健康領域里,風險投資基金在大幅度地增長。這說明全球在疫情的情況下,投資人對于健康領域的投資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要關注具有頭部企業潛力的優秀企業。5年前,在中國的新藥審評制度根本性改革之前,大健康領域看不到太多可能達到千億市值的企業。即便是現在,所有投資機構都想投進具有頭部企業潛力的優秀企業,因為市場上明顯的趨勢就是資源在快速向頭部企業集中。
面對未來,在大健康領域里,要去尋找最優秀的企業、具有高增值潛力的企業。對于投資人來說,希望投資的企業能夠把投資掙回來,希望在市值上漲的時候能夠退出。所以,投資人關心的問題是,這個企業、這個行業、這個賽道有沒有可能繼續投資?
我們越來越看到具有國際化能力、國際化基因的企業能夠從全球獲得人才資源,獲得技術資源,獲得市場,從而使公司的價值能夠快速的增長。
所以在大健康行業中,有一批具有巨大潛力的企業,與現在市場上表現非常亮眼的企業相比,它們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他們在技術方面有很多的創新,其產品有更多的可能實現進口替代,或者有能力為全球市場提供新一代的產品。這些企業就是作為投資人應該高度關注的企業。
在中國,在新冠肺炎帶來的巨大影響下,大健康行業正在成為市場非常關注的領域,也會成為今后產生千億市值公司的一個最富集的領域。期待大家有機會發現這種企業,投進這些企業。相信這些企業也會不斷為我們的國家、為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帶來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改變我們的生活。
謝謝大家!